大蔥移栽機的研發背景
大蔥的生產現狀
我國大蔥栽培歷史悠久,并形成了許多具有地方特色的、我國出名的大蔥品種。每年大蔥的種植面積較大,產量較高,并且出口韓國、日本和東南亞國家。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,我國人民的溫飽問題已基本解決,政府又制訂了調整農村產業結構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的政策,使得我國的蔬菜生產發生了很大變化,創建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出口創匯蔬菜基地。其中,大蔥品種就有山東章丘的大梧桐和天津的高腳白等,其種植面積也逐年擴大。山東章丘每年種植約40005000hm2,天津寶坻種植約3500hm2,河北隆堯種植約3000hm2,安徽臨泉約1500hm2,基本形成了地區規?;姆N植經營。
大蔥移栽機的研發背景
農藝大蔥的生產一般分為春季蔥和秋季蔥。春蔥以播種為主,當年收獲,主要為新鮮蔥,產量較低;秋蔥一般是頭年秋天播種,到第2年夏季定植,入冬收獲,儲存為干蔥,產量較高。在整個種植過程中,除了耕、整地環節使用機器外,其余基本是由人工勞動完成,尤以栽植過程很辛苦。大蔥栽培的農藝要求是:株距57cm,行距6580cm,栽植深度610cm,保障蔥苗的直立度,不窩根、不倒伏、栽植均勻。
栽植大蔥不用先翻地,因翻地后土壤疏松,不利于挖掘定植溝,只要先淺耙除草,隨時掘溝。每公頃施腐熟的農家肥6萬9萬kg,進行深翻,使土肥充分混合,耙平后按80cm行距南北開溝,溝深和溝寬各為3035cm,溝底用細條鎬刨松成寬15cm、深2530cm的松土層。起苗時,抖凈泥土,選苗分級,分別栽植。栽植時,大苗稀,每公頃約18萬株;小苗密,每公頃約25.5萬30萬株。大蔥定植一般分為插蔥法和排蔥法。栽培短蔥白類型多采用排蔥法。其方法是:沿溝壁較陡的一側按規定的株距擺放蔥苗,使蔥苗基部稍入溝底松土內,再用條镢從溝的另一側倒土,埋至蔥苗到蔥秧外葉分叉處,用腳踏實,然后順溝澆水;或先引水灌溝,水下滲后擺蔥苗蓋土。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栽植快、用工少。
上一條: 大面積的移栽作業需自走式移栽機完成
下一條: 旋耕起壟機技術要點及適宜區域